15日,印尼搜救署和印尼军方继续寻找失事三佛齐飞机的残骸和遇难者遗体,总共36袋被打捞的飞机碎片和遇难者遗体被送到码头的搜救中心,搜救署宣布搜救活动将截止到18日。(总台记者 贾建京)
美国新增新冠确诊超22万例,累计确诊超2370万例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月16日晚6时,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23707002例,死亡395195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228333例,新增死亡3916例。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统计,美国已连续11天记录了每天超过20万例新病例。在1月的前15天内,美国报告了46240例新冠死亡病例,接近12月总死亡病例的60%。如果趋势没有变化,这将使1月成为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最多的月份。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的预测显示,到5月1日美国的新冠肺炎总死亡病例将达566720例。来自英国的变种新冠病毒已在全美12个州发现。(张梦旭)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吴涛)游族网络原控股股东林奇去世后,风波未止。近日,有网友发文直指林奇的遗产分配有问题,“隐瞒林奇还有小儿子的消息是何居心?”“忽略他的小儿子有合法继承权的事实?”
游族网络15日公告截图。
15日,游族网络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控股股东林奇名下的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该消息再次将游族网络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林奇疑被投毒致死已引发广泛关注,不过游族网络至今未公布死因。
网友称林奇还有小儿子,被忽略继承权
1月11日晚,游族网络发公告称,2020年12月25日,公司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奇不幸辞世。林奇生前持有的公司股份219702005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23.99%)由其未成年子女林小溪、林芮璟及林漓三人作为继承人共同继承。
按游族网络1月15日的收盘价13.18元计算,林奇生前持有的游族网络股份市值约28.96亿元。
根据游族网络公告,“林奇子女持有的公司股份之股东权益统一由上述三人法定监护人许芬芬(上述三个未成年子女的母亲)行使。因此,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公司无控股股东,许芬芬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告并未提及许芬芬就是林奇的老婆或者前妻,只是说她为林奇三个孩子的生母。这为后面网友爆料“林奇还有一个孩子”埋下伏笔。
在《游族网络关于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发布的第二天,1月12日,微博用户“糖醋个里脊啦”发微博称游族网络忽略林奇小儿子有合法继承权的事实,并“三问游族网络”:你们拦着不让我姐姐跟孩子见林奇最后一面是何居心?你们隐瞒林奇还有小儿子的消息是何居心?你们着急提前火化是何居心?
游族网络是否涉嫌虚假披露?
“我姐姐和林奇是在19年通过共同朋友介绍认识的,当时林奇已经离婚多年,不存在婚内出轨的说法。”该网友说:“我姐姐跟林奇依法给孩子办的出生医学证明,你们明明知道却不承认他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公告披露继承人却丝毫不提及。且周一收到我们的律师函,当晚就做贼心虚偷偷公布变更股东继承人,此行为既不要脸还涉嫌虚假披露。”
微博用户“糖醋个里脊啦”发布的律师函。
此前,在林奇疑被毒杀的事件中,游族网络就多次被网友质疑披露不及时或虚假公告。
如,根据游族网络公开的信息,林奇是2020年12月16日晚出现急性不适症状去了医院,但游族网络官方到了2020年12月23日才进行披露。网友质疑:2020年12月16日林奇就出现不适,为什么到23日才公告?
图片来源:游族官方微博“游族君”2020年12月23日发布的说明。
另,林奇出事的第二天(12月17日)游族网络的股票成交额却暴涨,这么巧合?对此,部分网友质疑:游族自己早就知道了,不披露。
此外,在2020年12月23日,当时“游族君”还称:林奇目前正在住院恢复治疗,各项体征稳定。游族网络说林奇“各项体征稳定”,但结果是,2020年12月25日,林奇去世。
遗产“争夺战”未来两天或见结果?
根据游族网络15日发布的公告,申请冻结林奇部分股份的申请人已于2021年1月14日与林奇近亲属代表签署了《和解协议》,根据相关协议的约定,该申请人将于协议签署后2日内申请撤诉并撤销全部财产保全措施。
1月15日,网友“糖醋个里脊啦”也发微博称,“目前我们的司法维权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富有效率的推进中。”
“按理说如果这孩子是林奇的,也就是林奇有四个孩子,每人能拿到游族网络约6%的股份。”有网友这样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游族网络1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冻结的股份占林奇所持股份的2.37%,占游族网络总股本0.57%,远低于6%。
“撤诉并撤销全部财产保全措施的具体进展以实际实施情况为准,尚存在不确定性。”游族网络在15日的公告中提示。
网友吐槽举报言辞,当事人回应
不知道“糖醋个里脊啦”是否会因此罢休。记者试着联系“糖醋个里脊啦”,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任何回应。
“糖醋个里脊啦”微博截图。
除了要为“姐姐”出头事情本身,“糖醋个里脊啦”文风以及其他一些内容也颇受网友关注。如,“我姐姐在普陀山跪了两天两夜为他祈福,跟菩萨许愿吃素到现在。”“上海为什么飘雪,我看你们游族要负很大责任。”
对此,有网友称,“说事不像说事”,“上海飘雪都搬出来了,按科学解释,这是天气原因,和游族没关系”,“本来很严肃的事情,我竟然看笑了”,“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糖醋个里脊啦”也注意到自己的言辞问题,其在13日微博中称:我们走正经法律途径,却换来公司连夜心虚公告继承人消息,冒着虚假披露的风险也要强行歪曲事实。所以我一时不忿才发了微博,措辞较不理智,望各位理解。(完)
俄罗斯空军上将因新冠肺炎去世 曾参与指挥切尔诺贝利事故救援
据俄罗斯媒体1月17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空军上将尼古拉·安托什金因新冠肺炎于当天去世,终年79岁。
1986年,时任基辅军区空军参谋长的安托什金参与指挥切尔诺贝利事故救援工作,亲自组织驾机完成了穿越反应堆上空的侦察飞行任务。他因此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总台记者 宋一平)
造血干细胞从石家庄到北京:
疫情下的一场生命接力
李云飞仰躺在床上,盖一层薄被,鼻息把口罩吹得蓬起。
他不能动,两臂的肘中央各被扎入一针,针头粗大,体内的血液顺着针头、管路流出,直通床侧的一台机器。机器正析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
1月11日清早,来自邯郸的李云飞进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采集室,向一位北京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按计划,这袋混悬液要在当天离开石家庄,送抵北京,移植入患者的身体——自1月1日起,患者已完全丧失了免疫造血功能,这意味着每多拖延一秒,患者都似命悬一线。
然而,受本土疫情影响,1月5日下午,石家庄市宣布对全市所有社区、农村实行闭环管控。1月6日起实行交通管制,停运高铁、航班,并关闭高速入口……
全市闭环管控期间,如何按时、稳妥地完成运送?
进行采集的数小时前,河北省红十字会、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交管局交警大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石家庄红十字会都已运转起来,迅速搭建起石家庄市、河北省内高速的绿色通道,一场通往北京的生死接力即将展开。
如果不能按时移植,人很容易就没了
李云飞47岁,戴眼镜,皮肤偏黑,剃一个短短的分头。
1月11日,他与妻子到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时,还不到早晨七点。天未亮,医院大楼笼罩在路灯的橙光中。
李云飞先去病房做了预检,而后到医院食堂,要了两个鸡蛋、一碗粥、一小份青菜。花十分钟吃完,时间紧,立刻进入血液采集室。
天花板上挂着一只电子屏,显示室温25度;屏上时间走到7点40分时,采集工作启动。
李云飞脱了外套,只穿一件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短袖,在床上躺平,盖好被子。
医生潘红娟在床侧调配血细胞分离机。
护士在李云飞的两肘关节上方扎紧止血带,喊他攥拳。擦拭消毒后,两枚外直径约1.6毫米的针头穿刺进入李云飞的肘间静脉血管。
7点48分,窗外的天逐渐透亮,血细胞分离机开始正常运转。
2020年11月9日,李云飞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省分库(下称“河北分库”)张新军的电话。后者告诉他,他在骨髓库中的血样与北京一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愿不愿意捐献。
“我立刻就答应了,我等这个机会等了快十年。”李云飞说,他曾是军人,退伍后去邯郸市馆陶县某医院总务科做后勤保障工作。2011年7月,县红十字会和医院联合举办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活动。
李云飞看了资料,十分心动,“当时在医院呆了十几年,见过太多生死离别,就觉得捐这东西可能有机会救人一命。”便在当天就采血入库。
而捐献者与受捐者的匹配是纯粹的概率问题。“河北分库容量是15万多,有的人从2003年建库开始就采样入库,到现在都没有配型成功过。有的人两个月就配成了。”张新军说。
2020年12月10日,邯郸市红十字会安排李云飞进一步接受体检。结果显示李云飞的血液质量不达标,呈乳糜状,即血液黏稠度高、脂肪含量大,难以采集提取造血干细胞。
李云飞开始清淡饮食,禁烟酒,少进油盐,三餐以果蔬为主。
张新军解释,适量进食如牛肉、鸡肉之类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其实也无妨。但李云飞怕耽误事儿,捐献完成前,只开过两次戒,吃了些虾仁。鸡蛋亦吃得少,且要把蛋黄去除,只吃蛋白。
李云飞说,吃倒是无所谓的,难受的是断烟。他有三十年烟龄,抽得多时,一天能抽一包。断烟时,浑身都怠力,只能靠嗑瓜子转移心瘾。
饮食讲究之外,运动也要跟上去。他家里有台跑步机,那会儿每天连跑带走一小时。
这样坚持半个月,十二月底进行了第二次体检,李云飞的血液质量达标。河北分库亦与受捐患者的主治医师议妥,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移植日期定在2021年1月11日。
1月3日,石家庄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随后两日,病例呈递增状态。1月5日下午,石家庄市宣布对全市所有社区、农村实行闭环管控。1月6日起实行交通管制,停运高铁、航班,并关闭高速入口。
也是1月6日,李云飞与妻子按约从邯郸赶赴石家庄。那时的石家庄已是“只进不出”的状态。张新军将他们安排进医院附近的宾馆,每日从门口的饭店订餐送上门。
张新军介绍,为配合移植,2021年1月1日,北京的患者就开始接受 “清髓”处理,即将其体内功能不足的造血干细胞杀死,等待新的造血干细胞植入体内——此次接受移植的患者年近六十,患严重血液病,造血系统失能。
因此,众人面临一个极其凶险的状态:清髓是条有去无回的路,患者完全丧失了免疫造血功能,只能入住医院层流病房,在无菌的环境下等待移植。
彼时,患者已成为一个毫无免疫力的人,“如果不能按时移植,会特别特别危险,人很容易就没了。”
孤注一掷
1月11日,李云飞躺在采集室时,医护人员们每隔半小时都要问一问他:脸、嘴巴、舌头麻不麻?扎针的位置会不会不舒服?他说不麻、不会。
事后他回忆,疼不算疼,但手臂有涨感。最主要的还是不能动,僵僵的略有不适。
李云飞的左右手臂各被扎了一针。血细胞分离机在他身旁运作,机器表面有五个圆钮般的黑色阀门,各自逆时针运转。
潘红娟解释,李云飞的右手为采血端,体内血液经此流出,进入血细胞分离机,在机体内,受离心作用,分离出不同成分。造血干细胞被单独引入一空袋,剩余成分则经由左手回输到李云飞的体内。
潘红娟时不时凑近血细胞分离机,通过机身右侧的透明观察点,观察机器内部的工作状态。
她认为此次采集与过往不同:干细胞采集并非总能一次性完成,根据受捐者的体质及状态,若单次采集的量不够,多次采集也是有的。而正处疫情期间,为避免李云飞在石家庄停留过久,院内在医护紧缺之下,仍组成了采集干细胞专项管理小组,分析李云飞的身体状态、血管情况及相应的机器参数设置,以期一次性完成采集。
潘红娟说,除去常规消毒,院方提前一天就对采集室进行了地面、台面的消毒擦拭;并用紫外线灯照射了一小时,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这次的采集也颇让张新军提心吊胆。
去年11月初,张新军得知,与北京患者初配成功的捐献者有三位,但一个联系不上,一个因家庭原因不愿捐赠干细胞;待得到李云飞的肯定回复,张新军才稍稍放心。
今年1月4日,张新军通知李云飞于6日到石家庄报到,又恐他会拒绝,“3号、4号的时候石家庄都有出现病例,一般人这个时候肯定躲避着不想来了。”而李云飞仍然应允。
1月6日傍晚,李云飞与妻子抵达石家庄。张新军去石家庄高铁站等候,发现车站外围已经设岗管控,人与车都不得进入。
那是石家庄开年后最冷的一天,风瑟瑟吹,天空泛白、无云,地上罕见人影。
张新军在距高铁站三百米开外的道路上站了近一小时,前后只见不到三十个人走过。他当时就有些紧张,“我想采集完干细胞后,还能送出去吗?怎么出去?”
随后他得知石家庄已被闭环管理。“一开始我以为没那么严格,后来发现不是那么个事儿,是要彻底控制人员车辆外出了。”他试着向交管部门协调,但口头通报走不通,“还要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我又一想,即使得到批准,可以上高速,特殊时期,万一碰到特殊情况,路上堵车怎么办?”
他因此向上级报告。省红十字会决定委托河北分库、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共同协调采集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市交管局,以期能够为运送干细胞开辟绿色通道。因涉及部门较多,申报的执行方案经多次修改,终于在1月10日晚九点完成。上报各部门后,很快得到批复落实。
张新军评价此举是孤注一掷:“虽然我们知道最后肯定会批,但还是担心批不下来——当时没有任何备选,若批不下来,患者生命就会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1月11日11点,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雷抵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干细胞的采集时长不定。原计划下午两点完成采集,再由有关人员携带从医院出发赴京。后听说采集将提前结束,张雷便和石家庄市交管部门通电话,通知他们早半小时来。“天冷,大家也都忙,让交警在外面浪费时间肯定不好。就想着随时联系,看怎么更好地衔接起来。”
1点40分,张雷去院外查看时,发现交警车队已经到位了。
“生命种子”启程
采集工作在下午1点15分结束。
潘红娟介绍,5个多小时的采集过程中,李云飞体内的血液被不断地抽出、输回,总循环血量为11182毫升,是人体总血量的近2.5倍。
“造血干细胞主要储存在咱们的骨髓里边,外周血(即动脉血与静脉血)的造血干细胞含量只占骨髓的1%到10%。”潘红娟解释,人体静脉血内本不能大量提取到造血干细胞。
为提高外周血内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李云飞从1月7日起,每日都由张新军接送到省三院打“动员针”。早晚七点各一次,前后共打了九针。
李云飞描述,打“动员针”和打疫苗相似,都是往上臂扎。“动员针”注射后容易起不良反应,他腰酸、头晕、小腿肚子痛,“和跑完长跑一样。”
最终,血细胞分离机从李云飞体内收集到了35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取下采集袋后,潘红娟简单地摇晃,以混匀液体。这袋好比“生命种子”的干细胞混悬液呈现出淡粉色。
约莫一点半时,李云飞手缠胶布从床上坐起,行动缓慢。他回忆,躺太久,起来轻飘飘的。妻子上前扶住他。
一旁,张新军穿戴好头套、口罩、防护服,取来一深蓝色的干细胞运输恒温箱。箱子外侧是尼龙材质,内部有隔热层。他用75度酒精对箱体内外喷洒消杀,而后往箱子内侧放入控温的冰排。
随后他取出一黄一白两块布,各自消杀;又捧过干细胞混悬液采集袋,摊开两块布,包一层,垫一层,一齐放入运输箱。封闭箱体后,再次对外部进行消毒。
1点50分,张新军告别李云飞等人,坐上院内的救护车。2点整,救护车启动出发。
从省三院的南门起始,石家庄交管部门派出一辆警车在前开道、两辆摩托车于左右护航。车队拐入师范街,进入裕华路,直奔裕华路高速口。
张新军坐在救护车厢的中央,把干细胞运输恒温箱搁在膝盖上,以两手相扶。他望出去,每个路口都有两位交警在指挥,“我在里面也看不清楚,但感觉一个路口都没停,两边的车都被指挥让行。”
从省三院到裕华路高速口,有十多公里路。原要开车半小时左右,那天用时不到15分钟。
约莫两点一刻,张新军下车,冬季麦色的太阳正当头。来自北京的救护车已在此等候。
张新军与北京工作人员碰头,取出表格,核对捐献者及其干细胞捐献信息。随后签字交接干细胞运输恒温箱。
时不我待,北京救护车立刻发动,由河北高速交警石家庄支队的警车引导,拉了几声笛,驶上新元高速路段。
1天打了110多个协调组织电话
1月11日早上8点,河北省交管局的工作人员于世强开始和省内各地、各级交管部门打电话,部署人员进行下午的护送任务。
前一天晚上,他接到张雷的电话,请求河北省交警护送李云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至河北省界,交由北京方面。
河北省交管局连夜下发初步通知——石家庄市内的交通保障由市交管局负责;河北省内高速路段则由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负责,又细分为石家庄段与保定段。
于世强介绍,1月11日当天,石家庄市内布置25个岗点、50余名警力;高速路段有警力110人、警车32辆。全程两百多公里路,他从早盯到晚,共打了110多个协调组织电话。
保定支队法制科负责人王栋未是高速保定段的护送民警,负责定州服务区至河北省界长约170公里的路段。
下午1点,他即从保定支队出发,两点不到时抵达京港澳高速定州服务区,停在服务区外的路边,随时等候出发。
3点10分左右,王栋未望到后方石家庄支队的车辆驶近,便发动汽车加速上前,争分夺秒地替换下石家庄支队警车,以确保身后的救护车不必减速行驶。
高速交警总队的指挥中心里,特勤大队长史秋生负责督导全程。他解释,指挥中心有一套监控定位系统,由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派驻人员操作,可几乎无盲点地实时追踪救护车队。
保定辖区内的高速路段上,王栋未用手持电台不断与指挥中心联系,报备速度及地点。沿途来自定州、保定、涿州三个大队的十辆巡逻警车也需随时联络,以确保道路的通畅,“如果碰到交通事故、要迅速清撤,保证车队按原速通过。”
按王栋未的经验,京港澳沧榆互通、荣乌互通两座立交桥之间的车流量偏大,便未雨绸缪,在不到30公里的车程内,安排了三辆巡逻警车。
实际上,那天沿途的车流普遍稀少,且私车主们见到救护车与警车,纷纷主动避让。京港澳高速呈现出北方特有的开阔。
太阳逐渐西落,天似水染宣纸,铺排开灰白色。
下午4点24分,指挥中心通过电台呼叫王栋未。
“提前与北京警方进行对接……”
“明白,明白,北京警方已经对接……”
“好的,密切沟通,无缝衔接。”
一路保持110公里每小时左右的时速,王栋未车队于4点40分到达河北省界。
早已等候在此的北京警车向其闪灯示意,王栋未便与同事退出车队,随即返回保定。北京警车继续领车开进,沿途亦有警力布置。
“不管什么情况,都是要捐的”
下午5点30分,暮色将至。干细胞运输恒温箱在北京交警的护送下,顺利抵达北京某医院。
救护车暂停院中,运输箱经过几次消杀,对接文件也被收纳进隔离袋。
患者的主治医师戴着手套取出干细胞混悬液袋,清点完毕后,带入楼上的平流层病房。
据张新军了解,357毫升干细胞混悬液于当晚被输入了患者身体。患者的病情目前比较平稳,还需在无菌的平流层病房留守20天左右,以观察、处理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另一头,在省三院作短暂休息后,李云飞与妻子接受了核酸检测,由张新军送回所住酒店。1月11日,李云飞的晚餐点了个土豆炖牛肉,长久以来终于尝到荤腥味道。
张新军称赞李云飞为“逆行的人”。张新军记得,1月6日下午,他在石家庄高铁站外接到李云飞夫妇,三人一道往停车点走去。他忍不住向李云飞致谢,“但他回我说,他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时候就想好了,不管什么情况,都是要捐的。”
第二天中午,张新军及同事接上李云飞夫妇,到交管局取了通行材料,又安排车辆将两人送至馆陶县高速收费站,由当地红十字会接手。
现在两人尚在居家隔离期中,每日由亲戚送菜至家门口。两人只在家看电视、上网、侍弄花草。
李云飞说,他仍有点微微的乏力感,或者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彻底恢复。
他已近一个月没有抽烟。这不是他第一次戒烟,从前他反反复复戒过几次,最长不过一星期。
如今,烟瘾还是犯,但他决心坚持,“利用这次机会,看能不能把它彻底戒掉。”
(为遵守造血干细胞捐赠中的供患双方“双盲”原则,文中李云飞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外媒看中国)
连日来,多家外媒报道中国武汉市疫情防控现状,以及武汉市安定有序的生活场景,肯定这座英雄城市在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法新社1月11日刊发一篇观察报道称,武汉“沐浴在复苏之中”,居民对城市的复苏感到骄傲。文章写道:“周一早晨,在武汉,通勤人员去单位上班,公园和江边步行大道上不少人悠闲散步。如今,这座城市已经恢复了正常。”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66岁的武汉市民熊先生说,武汉十分安全,武汉人民疫情防控意识非常高,他两岁的孙子出门都戴口罩。文章说,在长江边一个热闹的公园里,老年人在冬日的阳光下跳舞,有人戴着口罩,80岁的武汉市民钟女士说:“我们每天都来这里跳舞。”
彭博社记者选取了武汉一条遍布餐馆、酒吧的商业街拍摄视频。视频配文称:“人们出门社交、在外就餐,很多人戴口罩。”受访市民表示自己感觉很安全,武汉人民增加了疫情防控知识,提高了防护意识。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日前刊发一篇观察报道,题为《这就是武汉现在的日常》。文章通过在武汉担任青少年足球教练的巴塞罗那人塞尔希·穆莱特的视角,介绍武汉的疫情防控情况。去年9月,穆莱特重返在武汉的工作岗位。他表示,有了健康码,自己在武汉的日常生活“完全正常”,“武汉人的生活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美国芝加哥WGN电视台报道认为,武汉成功控制住疫情的关键是戴口罩、大规模核酸检测和追踪接触者以及推行健康码。现在,餐馆重新开张,高速公路上车来车往,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英国《卫报》日前刊发图文报道称,最新的照片说明武汉市民的生活已经回到正轨,武汉战胜了疫情,消费和旅游升温。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组武汉市民生活的图片,并配文称:“武汉人民已经恢复了许多正常活动,人们外出锻炼、购物、吃饭,愉快地拥抱着这座城市的夜生活。”
本报记者 曲 颂 刘玲玲 吴乐珺 张朋辉
当地时间1月15日,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的数据,美国过去两周的新冠死亡人数打破美国14天新冠死亡人数最高纪录。专家称,按照这个速度,美国新冠死亡总人数将于1月20日前突破40万人。
数据显示,美国在1月的前14天内平均每天报告超过3050例新冠死亡病例,累计报告了42800例新冠死亡,达到美国自疫情开始以来最高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整体预测,预计未来六天还将有14400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央视记者 许骁)
当地时间1月15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很高兴能到中国,与中国同行合作,自己和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也曾到中国展开研究,感谢能有这样直接合作的机会,让科学家能够互动。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基于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及湖北武汉相关机构的合作,国际专家组将会成功。(总台记者 朱赫)
新华社华盛顿1月15日电(记者高攀 许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5日公布对越南汇率政策的“301调查”结果,称与越南货币估值相关的行为和政策整体看来“不合理”且限制美国商业活动。但美方未宣布关税惩罚措施。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针对越南汇率政策和货币估值问题,美国贸易代表已咨询美国财政部意见。美国财政部上月曾发布报告,将越南列为“汇率操纵国”,指责越南干预汇率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越南央行回应称,越南管理汇率是为确保宏观经济稳定。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说,美方目前不会针对上述调查结果采取任何具体措施,但会继续评估所有可用政策选项。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声明中说,导致货币价值低估的“不公正”行为和政策伤害美国工人和企业利益,希望美国与越南能找到解决美方担忧的出路。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去年10月宣布对越南木材和汇率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所谓“301调查”源自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
造血干细胞从石家庄到北京:
疫情下的一场生命接力
李云飞仰躺在床上,盖一层薄被,鼻息把口罩吹得蓬起。
他不能动,两臂的肘中央各被扎入一针,针头粗大,体内的血液顺着针头、管路流出,直通床侧的一台机器。机器正析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
1月11日清早,来自邯郸的李云飞进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采集室,向一位北京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按计划,这袋混悬液要在当天离开石家庄,送抵北京,移植入患者的身体——自1月1日起,患者已完全丧失了免疫造血功能,这意味着每多拖延一秒,患者都似命悬一线。
然而,受本土疫情影响,1月5日下午,石家庄市宣布对全市所有社区、农村实行闭环管控。1月6日起实行交通管制,停运高铁、航班,并关闭高速入口……
全市闭环管控期间,如何按时、稳妥地完成运送?
进行采集的数小时前,河北省红十字会、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交管局交警大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石家庄红十字会都已运转起来,迅速搭建起石家庄市、河北省内高速的绿色通道,一场通往北京的生死接力即将展开。
如果不能按时移植,人很容易就没了
李云飞47岁,戴眼镜,皮肤偏黑,剃一个短短的分头。
1月11日,他与妻子到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时,还不到早晨七点。天未亮,医院大楼笼罩在路灯的橙光中。
李云飞先去病房做了预检,而后到医院食堂,要了两个鸡蛋、一碗粥、一小份青菜。花十分钟吃完,时间紧,立刻进入血液采集室。
天花板上挂着一只电子屏,显示室温25度;屏上时间走到7点40分时,采集工作启动。
李云飞脱了外套,只穿一件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短袖,在床上躺平,盖好被子。
医生潘红娟在床侧调配血细胞分离机。
护士在李云飞的两肘关节上方扎紧止血带,喊他攥拳。擦拭消毒后,两枚外直径约1.6毫米的针头穿刺进入李云飞的肘间静脉血管。
7点48分,窗外的天逐渐透亮,血细胞分离机开始正常运转。
2020年11月9日,李云飞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省分库(下称“河北分库”)张新军的电话。后者告诉他,他在骨髓库中的血样与北京一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愿不愿意捐献。
“我立刻就答应了,我等这个机会等了快十年。”李云飞说,他曾是军人,退伍后去邯郸市馆陶县某医院总务科做后勤保障工作。2011年7月,县红十字会和医院联合举办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活动。
李云飞看了资料,十分心动,“当时在医院呆了十几年,见过太多生死离别,就觉得捐这东西可能有机会救人一命。”便在当天就采血入库。
而捐献者与受捐者的匹配是纯粹的概率问题。“河北分库容量是15万多,有的人从2003年建库开始就采样入库,到现在都没有配型成功过。有的人两个月就配成了。”张新军说。
2020年12月10日,邯郸市红十字会安排李云飞进一步接受体检。结果显示李云飞的血液质量不达标,呈乳糜状,即血液黏稠度高、脂肪含量大,难以采集提取造血干细胞。
李云飞开始清淡饮食,禁烟酒,少进油盐,三餐以果蔬为主。
张新军解释,适量进食如牛肉、鸡肉之类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其实也无妨。但李云飞怕耽误事儿,捐献完成前,只开过两次戒,吃了些虾仁。鸡蛋亦吃得少,且要把蛋黄去除,只吃蛋白。
李云飞说,吃倒是无所谓的,难受的是断烟。他有三十年烟龄,抽得多时,一天能抽一包。断烟时,浑身都怠力,只能靠嗑瓜子转移心瘾。
饮食讲究之外,运动也要跟上去。他家里有台跑步机,那会儿每天连跑带走一小时。
这样坚持半个月,十二月底进行了第二次体检,李云飞的血液质量达标。河北分库亦与受捐患者的主治医师议妥,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移植日期定在2021年1月11日。
1月3日,石家庄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随后两日,病例呈递增状态。1月5日下午,石家庄市宣布对全市所有社区、农村实行闭环管控。1月6日起实行交通管制,停运高铁、航班,并关闭高速入口。
也是1月6日,李云飞与妻子按约从邯郸赶赴石家庄。那时的石家庄已是“只进不出”的状态。张新军将他们安排进医院附近的宾馆,每日从门口的饭店订餐送上门。
张新军介绍,为配合移植,2021年1月1日,北京的患者就开始接受 “清髓”处理,即将其体内功能不足的造血干细胞杀死,等待新的造血干细胞植入体内——此次接受移植的患者年近六十,患严重血液病,造血系统失能。
因此,众人面临一个极其凶险的状态:清髓是条有去无回的路,患者完全丧失了免疫造血功能,只能入住医院层流病房,在无菌的环境下等待移植。
彼时,患者已成为一个毫无免疫力的人,“如果不能按时移植,会特别特别危险,人很容易就没了。”
孤注一掷
1月11日,李云飞躺在采集室时,医护人员们每隔半小时都要问一问他:脸、嘴巴、舌头麻不麻?扎针的位置会不会不舒服?他说不麻、不会。
事后他回忆,疼不算疼,但手臂有涨感。最主要的还是不能动,僵僵的略有不适。
李云飞的左右手臂各被扎了一针。血细胞分离机在他身旁运作,机器表面有五个圆钮般的黑色阀门,各自逆时针运转。
潘红娟解释,李云飞的右手为采血端,体内血液经此流出,进入血细胞分离机,在机体内,受离心作用,分离出不同成分。造血干细胞被单独引入一空袋,剩余成分则经由左手回输到李云飞的体内。
潘红娟时不时凑近血细胞分离机,通过机身右侧的透明观察点,观察机器内部的工作状态。
她认为此次采集与过往不同:干细胞采集并非总能一次性完成,根据受捐者的体质及状态,若单次采集的量不够,多次采集也是有的。而正处疫情期间,为避免李云飞在石家庄停留过久,院内在医护紧缺之下,仍组成了采集干细胞专项管理小组,分析李云飞的身体状态、血管情况及相应的机器参数设置,以期一次性完成采集。
潘红娟说,除去常规消毒,院方提前一天就对采集室进行了地面、台面的消毒擦拭;并用紫外线灯照射了一小时,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这次的采集也颇让张新军提心吊胆。
去年11月初,张新军得知,与北京患者初配成功的捐献者有三位,但一个联系不上,一个因家庭原因不愿捐赠干细胞;待得到李云飞的肯定回复,张新军才稍稍放心。
今年1月4日,张新军通知李云飞于6日到石家庄报到,又恐他会拒绝,“3号、4号的时候石家庄都有出现病例,一般人这个时候肯定躲避着不想来了。”而李云飞仍然应允。
1月6日傍晚,李云飞与妻子抵达石家庄。张新军去石家庄高铁站等候,发现车站外围已经设岗管控,人与车都不得进入。
那是石家庄开年后最冷的一天,风瑟瑟吹,天空泛白、无云,地上罕见人影。
张新军在距高铁站三百米开外的道路上站了近一小时,前后只见不到三十个人走过。他当时就有些紧张,“我想采集完干细胞后,还能送出去吗?怎么出去?”
随后他得知石家庄已被闭环管理。“一开始我以为没那么严格,后来发现不是那么个事儿,是要彻底控制人员车辆外出了。”他试着向交管部门协调,但口头通报走不通,“还要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我又一想,即使得到批准,可以上高速,特殊时期,万一碰到特殊情况,路上堵车怎么办?”
他因此向上级报告。省红十字会决定委托河北分库、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共同协调采集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市交管局,以期能够为运送干细胞开辟绿色通道。因涉及部门较多,申报的执行方案经多次修改,终于在1月10日晚九点完成。上报各部门后,很快得到批复落实。
张新军评价此举是孤注一掷:“虽然我们知道最后肯定会批,但还是担心批不下来——当时没有任何备选,若批不下来,患者生命就会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1月11日11点,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雷抵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干细胞的采集时长不定。原计划下午两点完成采集,再由有关人员携带从医院出发赴京。后听说采集将提前结束,张雷便和石家庄市交管部门通电话,通知他们早半小时来。“天冷,大家也都忙,让交警在外面浪费时间肯定不好。就想着随时联系,看怎么更好地衔接起来。”
1点40分,张雷去院外查看时,发现交警车队已经到位了。
“生命种子”启程
采集工作在下午1点15分结束。
潘红娟介绍,5个多小时的采集过程中,李云飞体内的血液被不断地抽出、输回,总循环血量为11182毫升,是人体总血量的近2.5倍。
“造血干细胞主要储存在咱们的骨髓里边,外周血(即动脉血与静脉血)的造血干细胞含量只占骨髓的1%到10%。”潘红娟解释,人体静脉血内本不能大量提取到造血干细胞。
为提高外周血内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李云飞从1月7日起,每日都由张新军接送到省三院打“动员针”。早晚七点各一次,前后共打了九针。
李云飞描述,打“动员针”和打疫苗相似,都是往上臂扎。“动员针”注射后容易起不良反应,他腰酸、头晕、小腿肚子痛,“和跑完长跑一样。”
最终,血细胞分离机从李云飞体内收集到了35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取下采集袋后,潘红娟简单地摇晃,以混匀液体。这袋好比“生命种子”的干细胞混悬液呈现出淡粉色。
约莫一点半时,李云飞手缠胶布从床上坐起,行动缓慢。他回忆,躺太久,起来轻飘飘的。妻子上前扶住他。
一旁,张新军穿戴好头套、口罩、防护服,取来一深蓝色的干细胞运输恒温箱。箱子外侧是尼龙材质,内部有隔热层。他用75度酒精对箱体内外喷洒消杀,而后往箱子内侧放入控温的冰排。
随后他取出一黄一白两块布,各自消杀;又捧过干细胞混悬液采集袋,摊开两块布,包一层,垫一层,一齐放入运输箱。封闭箱体后,再次对外部进行消毒。
1点50分,张新军告别李云飞等人,坐上院内的救护车。2点整,救护车启动出发。
从省三院的南门起始,石家庄交管部门派出一辆警车在前开道、两辆摩托车于左右护航。车队拐入师范街,进入裕华路,直奔裕华路高速口。
张新军坐在救护车厢的中央,把干细胞运输恒温箱搁在膝盖上,以两手相扶。他望出去,每个路口都有两位交警在指挥,“我在里面也看不清楚,但感觉一个路口都没停,两边的车都被指挥让行。”
从省三院到裕华路高速口,有十多公里路。原要开车半小时左右,那天用时不到15分钟。
约莫两点一刻,张新军下车,冬季麦色的太阳正当头。来自北京的救护车已在此等候。
张新军与北京工作人员碰头,取出表格,核对捐献者及其干细胞捐献信息。随后签字交接干细胞运输恒温箱。
时不我待,北京救护车立刻发动,由河北高速交警石家庄支队的警车引导,拉了几声笛,驶上新元高速路段。
1天打了110多个协调组织电话
1月11日早上8点,河北省交管局的工作人员于世强开始和省内各地、各级交管部门打电话,部署人员进行下午的护送任务。
前一天晚上,他接到张雷的电话,请求河北省交警护送李云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至河北省界,交由北京方面。
河北省交管局连夜下发初步通知——石家庄市内的交通保障由市交管局负责;河北省内高速路段则由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负责,又细分为石家庄段与保定段。
于世强介绍,1月11日当天,石家庄市内布置25个岗点、50余名警力;高速路段有警力110人、警车32辆。全程两百多公里路,他从早盯到晚,共打了110多个协调组织电话。
保定支队法制科负责人王栋未是高速保定段的护送民警,负责定州服务区至河北省界长约170公里的路段。
下午1点,他即从保定支队出发,两点不到时抵达京港澳高速定州服务区,停在服务区外的路边,随时等候出发。
3点10分左右,王栋未望到后方石家庄支队的车辆驶近,便发动汽车加速上前,争分夺秒地替换下石家庄支队警车,以确保身后的救护车不必减速行驶。
高速交警总队的指挥中心里,特勤大队长史秋生负责督导全程。他解释,指挥中心有一套监控定位系统,由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派驻人员操作,可几乎无盲点地实时追踪救护车队。
保定辖区内的高速路段上,王栋未用手持电台不断与指挥中心联系,报备速度及地点。沿途来自定州、保定、涿州三个大队的十辆巡逻警车也需随时联络,以确保道路的通畅,“如果碰到交通事故、要迅速清撤,保证车队按原速通过。”
按王栋未的经验,京港澳沧榆互通、荣乌互通两座立交桥之间的车流量偏大,便未雨绸缪,在不到30公里的车程内,安排了三辆巡逻警车。
实际上,那天沿途的车流普遍稀少,且私车主们见到救护车与警车,纷纷主动避让。京港澳高速呈现出北方特有的开阔。
太阳逐渐西落,天似水染宣纸,铺排开灰白色。
下午4点24分,指挥中心通过电台呼叫王栋未。
“提前与北京警方进行对接……”
“明白,明白,北京警方已经对接……”
“好的,密切沟通,无缝衔接。”
一路保持110公里每小时左右的时速,王栋未车队于4点40分到达河北省界。
早已等候在此的北京警车向其闪灯示意,王栋未便与同事退出车队,随即返回保定。北京警车继续领车开进,沿途亦有警力布置。
“不管什么情况,都是要捐的”
下午5点30分,暮色将至。干细胞运输恒温箱在北京交警的护送下,顺利抵达北京某医院。
救护车暂停院中,运输箱经过几次消杀,对接文件也被收纳进隔离袋。
患者的主治医师戴着手套取出干细胞混悬液袋,清点完毕后,带入楼上的平流层病房。
据张新军了解,357毫升干细胞混悬液于当晚被输入了患者身体。患者的病情目前比较平稳,还需在无菌的平流层病房留守20天左右,以观察、处理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另一头,在省三院作短暂休息后,李云飞与妻子接受了核酸检测,由张新军送回所住酒店。1月11日,李云飞的晚餐点了个土豆炖牛肉,长久以来终于尝到荤腥味道。
张新军称赞李云飞为“逆行的人”。张新军记得,1月6日下午,他在石家庄高铁站外接到李云飞夫妇,三人一道往停车点走去。他忍不住向李云飞致谢,“但他回我说,他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时候就想好了,不管什么情况,都是要捐的。”
第二天中午,张新军及同事接上李云飞夫妇,到交管局取了通行材料,又安排车辆将两人送至馆陶县高速收费站,由当地红十字会接手。
现在两人尚在居家隔离期中,每日由亲戚送菜至家门口。两人只在家看电视、上网、侍弄花草。
李云飞说,他仍有点微微的乏力感,或者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彻底恢复。
他已近一个月没有抽烟。这不是他第一次戒烟,从前他反反复复戒过几次,最长不过一星期。
如今,烟瘾还是犯,但他决心坚持,“利用这次机会,看能不能把它彻底戒掉。”
(为遵守造血干细胞捐赠中的供患双方“双盲”原则,文中李云飞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