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全球新冠死亡人数近200万 巴西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综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4日21时45分(北京时间15日4时45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91061072例,其中死亡病例1970741例。另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14日21时22分(北京时间15日10时22分),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9300万例,其中死亡病例近200万例,为1991997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表示,当天已有13名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成员从新加坡飞抵中国武汉,未来将与中方同行共同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另有两人因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仍在新加坡停留。
当地时间12月16日,巴西圣保罗,一名女服务员戴着口罩在一家餐馆门口迎客。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摄
美洲:巴西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2330万例,其中死亡病例超38.8万例。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14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显示,由于新冠大流行在2020年夺走了美国超33.6万人的生命,该国人均预期寿命将缩短1.13岁。研究还指出,美国少数族裔比白人受影响更为严重。白人人均预期寿命将缩短0.68岁,而非裔和拉美裔人均预期寿命将分别缩短2.1岁和3.05岁。
巴西卫生部14日晚公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该国24小时内新增确诊病例67758例,累计确诊8324294例;新增死亡病例1131例,累计死亡207095例。据巴西媒体14日报道,巴西和英国研究人员在分析采集自巴西亚马孙州的新冠病毒样本时,发现了一种名为P.1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这种变异病毒携带E484K、K417T、N501Y等多种突变,与在英国、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有部分相同之处。
日本日前发现,4名从巴西入境该国的旅客感染了一种变异新冠病毒,且与英国和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不完全相同。巴西和英国研究人员推测,这4人感染的可能是P.1变异新冠病毒。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分析这种变异新冠病毒的特点,例如是否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是否会影响现有新冠疫苗有效性等。
当地时间1月9月,法国戛纳,戛纳电影宫里的新冠疫苗接种中心开始启用。
欧洲:法国将把宵禁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
法国政府网站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超2.1万例,累计确诊逾285万例,累计死亡近7万例。法国总理卡斯泰当天在记者会上宣布,从16日开始,法国将把宵禁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宵禁时间调整为每日18时至次日6时,有效期至少持续15天。
卡斯泰还宣布,法国将自18日起对欧盟成员国以外人员实施更严格的入境规定,这些人在入境法国时须提供出发前72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接受7天的隔离观察。
俄罗斯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俄新增确诊病例24763例,累计确诊3495816例,死亡63940例。
据德国疾控机构14日公布的数据,该国新增确诊病例为25164例;新增死亡人数再度刷新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纪录,达到1244人。疾控机构负责人当天呼吁雇主尽量让员工在家办公,同时提醒应考虑进一步收紧当前的“封城”措施。截至当天上午11时,德国已有约84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截至14日晚,德国累计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突破200万。
亚洲:韩国再延全球旅游特别预警期
韩国外交部15日表示,考虑到全球新冠疫情,政府决定将面向韩国公民发布的全球旅游特别预警期限从原先的1月16日延至2月15日,建议计划在此期间出境的公民取消或推迟相关计划,并提醒停留海外的公民严格遵守卫生防疫守则,尽量避免不必要外出,减少与他人接触。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15日通报,截至当天零时,韩国较前一天新增确诊病例513例,累计确诊71241例。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4日晚在首都安卡拉接种中国科兴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埃尔多安随后在社交媒体上说,土全国已有超过25万名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过程很顺利,接种效率令人满意。土卫生部网站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8962例,累计确诊2364801例;新增死亡病例170例,累计死亡23495例。
斯里兰卡卫生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692例,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万例,达50229例。斯卫生部官员13日表示,发现一名抵达科伦坡的英国公民感染变异新冠病毒。
非洲:新冠死亡病例超7.5万例
非洲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显示,截至非洲东部时间14日5时(北京时间10时),该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达3142781例,其中死亡病例75709例。(完)
本报布鲁塞尔1月14日电 (记者张朋辉)日内瓦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表示,很高兴与中国在新冠疫苗和病毒溯源等方面展开合作。他还表示,希望加快推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公平分配的进程。
谭德塞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一个由来自澳大利亚、丹麦、德国、肯尼亚、日本、荷兰、卡塔尔、俄罗斯、苏丹、英国、美国及越南等国专家组成的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正前往中国,与中国同行一起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相关的科学研究。
谭德塞还表示,科研人员还在继续致力于病毒溯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呼吁各国加强新冠病毒基因测序以及分享数据,这有助于对变异病毒的研究。
谭德塞说,世卫组织一个小组正在中国与中国科兴公司和中国国药集团开展合作,评估这些企业在国际品质生产规范方面的合规情况,以便世卫组织未来将这些企业生产的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他很高兴看到这一进展。
“我们对推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充满希望,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这一进程加快,并在未来几周内公平分配疫苗。”谭德塞说。
谭德塞呼吁全球疫苗生产商提供必要数据,以便世卫组织在审核后将相关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他再次强调,疫情期间拯救生命、生计和经济须避免“疫苗民族主义”。
新疆一村医坚守家乡行医25载 用行动演绎“医者仁心”
新华社柏林1月15日电(记者张毅荣)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天零时,德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2368例,累计确诊2000958例;新增死亡病例1113例,累计死亡44994例。
德国政府当天宣布,由于目前新增感染人数居高不下,加上变异新冠病毒带来的风险,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将比原计划提前一周举行会议,于19日再次协商讨论采取进一步防疫措施,以遏制疫情蔓延。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洛塔尔·威勒14日表示,目前防疫政策下的人群流动性比2020年春天时要高。另外,目前还无法评估变异新冠病毒会如何传播,“因此,情况有可能变得更糟”。
威勒说,德国多地的重症监护室事实上已经满负荷运转。他呼吁民众遵守卫生防疫规定,尽可能待在家中,减少与他人接触,并呼吁获得疫苗接种机会的人积极接种。
德国2020年12月下旬正式启动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8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机构人员、一线医护人员等优先接种。德国卫生部长延斯·施潘日前表示,有望在今年夏天为德国所有人提供疫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宋宇晟)15日,31省份新增11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河北省报告90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破百。
截至目前,河北省确诊病例数量依旧在攀高,该省部分地区已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
梳理近日河北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详细信息,记者注意到,其中存在大量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病例。
不少网友疑惑:是核酸不灵了,还是病毒狡猾了?
资料图:医护人员在“核酸采样流动车”上为市民采集咽拭子。翟羽佳 摄
多病例核酸检测曾呈阴性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核酸检测”已成为一个近乎家喻户晓的词汇。
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标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通过核酸检测筛查新冠病毒感染者,被认为是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不过,近期,多地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中“确诊病例曾多次核酸均为阴性”的新闻屡见不鲜。
例如,记者梳理发现,1月14日0-24时,石家庄新增的8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就有56例核酸检测曾为阴性,而后又转为阳性的病例。
其中,“确诊病例51”于3日、5日、7日、9日、11日、12日6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3日核酸检测才呈阳性。
“确诊病例12”于1月3日、4日、6日、9日、11日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其1月12日采集咽拭子,1月13日核酸检测呈阳性;1月1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类似的,1月14日0-24时,邢台新增6例确诊病例中也有2例核酸检测曾为阴性。
其中,“确诊病例6”于4日、5日、7日、10日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而在1月15日0-24时石家庄市新增的8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有14例病例一次核酸检测就呈阳性,其余均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确诊;同日,邢台市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也只有1例一次核酸检测就呈阳性。
资料图:河北省固安县居民正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门丛硕 摄
为什么检测不到?
事实上,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河北。类似情况此前已多次出现。
几天前,“石家庄有人核酸检测6次才呈阳性”就曾登上网络热搜榜。
在辽宁,1月4日,大连市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民政局局长汤易也曾提到,“有的病例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有的地区检测6轮还有阳性病例出现。”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核酸检测的结果?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核酸检测肯定不是100%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广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直言,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此前都曾出现类似情况。
至于影响检测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病人排毒浓度的多少、检测采样质量、试剂盒品质以及实验室操作。
王广发认为,从理论上看,在诸多因素中,检测结果主要是受病人排毒浓度的影响。“病人排毒排得多了就能查出来,排得少就可能查不出来。”
本周,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高伟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他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毒量。高概率是该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检测出来。
资料图: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医务人员进行采样准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核酸检测依然是“金标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病人排毒量少呢?
王广发告诉记者,这和病程进展有关。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大概率是因为不同病人排毒时间不同造成的。
“刚密接之后做核酸,确实很有可能是阴性。”他说,“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大体上是潜伏期的最后两天才出现阳性。而每个病人的潜伏期是不一样的,所以查出病毒的时间不一样。”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他给出的解释是:感染者或是病人从暴露感染到病毒开始排毒,专业上叫“强隐期”,而无症状感染者排毒专业上叫做“前隐期”,也可以叫实验室检测筛查的窗口期。在窗口期期间,检测很多次都可能检不到阳性,但到前隐期末就会检出阳性,这个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资料图: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医务人员正在进行采样准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曹玮指出,目前研究证实新冠病毒在咽部复制和排出体外的最活跃时间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后,此时咽部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可能性最高。“但是这个时间段没有那么宽。”
按上述说法,如果核酸检测时,病人恰好排毒量少,检测结果就可能呈阴性。也因此,反复多轮检测更显得有必要。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看来,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大家完全不必恐慌。
此前多位专家在不同场合也都明确表示,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仍是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14日20时,石家庄市第二轮核酸检测全部完成;1月15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已开展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此外,从1月15日起,石家庄市邮政快递和外卖从业人员每72小时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除外)。(完)
中新网1月15日电 综合报道,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月15日7时21分,全球新冠累计确诊已超9299万例,死亡逾199万例。
目前,美国疫情仍在恶化,美疾控中心预估,未来三周,美国将有超9万人死于新冠;此外,欧洲疫情也不容乐观,多国纷纷加强防疫措施,法国将在全境实施宵禁;非洲的疫苗分配正在稳步推进,非盟称已获得2.7亿剂疫苗。
资料图:疫情下的美国。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美国预计未来三周9.2万人死于新冠
第三种或源自美国的变异病毒被发现
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2327万例,死亡病例逾38.8万例。疫情“失控”式的发展,导致多地医疗系统正承受重压。目前,美国有超过13万名新冠患者正在住院接受治疗。
在宾夕法尼亚州,住院人数几乎为2020年春季疫情高峰时的2倍;在亚利桑那州,1月12日的住院人数再次创下新高。
另据最新估算,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的居民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显示出病毒在该地区迅速传播的惊人迹象。
鉴于当前的疫情形势,当地时间1月14日,美国疾控中心给出了一个悲观的预测:接下来的3周内,美国将有9.2万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届时美国累计死亡病例数将激增至47.6万例。
另一方面,为控制疫情,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展开病毒溯源工作,并在近日发现了源于美国的第三种变异新冠病毒。
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的一个团队追溯到这个名为20C-US的新变种,最早于2020年5月出现在得克萨斯州,并表示它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容易传播的一种新冠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变种在爱荷华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传播甚广,不过并未广泛传播到边境之外。
资料图:疫情下的法国。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法国将实施全国宵禁
意大利延长紧急状态
除美国外,欧洲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当地时间1月14日,法国总理卡斯泰与卫生部长、教育部长、经济部长等五位政府部长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月16日起,自18时至第二天清晨6时,在法国全境实施宵禁措施,该措施将至少持续15天。
此外,卡斯泰还宣布,自1月18日起,所有入境法国的欧盟以外国家公民,在入境时需持有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并在入境后自我隔离七天,随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测。
在其邻国意大利,卫生部在当地时间1月14日发布公告称,该国部长会议已通过的新防疫法令,将紧急状态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并继续采取一系列疫情限制措施。
同日,英国运输大臣沙普斯表示,因近期巴西发现新的变异新冠病毒,英国决定从当地时间1月15日凌晨4点开始,对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等多个南美国家实施旅行禁令。
当地时间1月14日,德国新增死亡病例1244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的新高。目前,德国新冠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疾控机构负责人呼吁雇主尽量让员工在家办公,同时提醒应考虑进一步收紧当前的“封城”措施。
资料图:疫情下的南非。 中新社记者 王曦 摄
非盟获得第一批新冠疫苗
世卫吁各国向非洲提供帮助
当前,非洲的新冠累计确诊已超过314万例,死亡逾7.5万例。对于卫生条件相对薄弱的非洲多国来说,新冠疫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地时间1月13日,非盟轮值主席暨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宣布,非盟已获得2.7亿支疫苗,同时第一批5000万支疫苗将在2021年4月至6月间抵达非洲。
拉马福萨表示,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疫苗联盟(Gavi)的帮助下成立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在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在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获得疫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洲疾控中心科学家表示,至少有60%的非洲人口注射疫苗,才能大大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不过,非洲人口多达15亿,疫苗分配与普及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这一情况,世卫组织在当地时间1月14日表示,新冠疫苗在非洲的分发“一直是不公平的”,不过同时表示,“这是一项巨大的事业,尚需时日。”
当地时间1月13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则呼吁,富裕国家应积极提供帮助,以弥合全球疫苗不平等的差距。
中新社联合国1月15日电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国际民航组织15日针对新冠疫情流行造成经济影响的最新分析显示,2020年,国际旅客量急剧下降60%,使航空旅行总量退回到2003年的水平。
国际民航组织报告说,去年,航班的座位容量下降了50%,旅客总数下降了60%,只有18亿乘客乘坐飞机进行旅行,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45亿。
当地时间2020年11月1日,一天前宣布启用的柏林新机场投入常态化运营。由于德国“封城”,新机场一开幕即面临旅客稀少的局面。图为一架抵机场的易捷航空班机。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数字还表明,新冠疫情流行给航空公司造成了3700亿美元的财务损失,机场和空中航行服务供应商分别损失了1150亿和130亿美元。
从去年1月开始,新冠疫情流行导致航空旅行需求暴跌,但仅限于少数几个国家。随着新冠疫情继续在全球传播,到3月底,航空运输活动几乎陷入停滞。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大规模封锁措施、边境关闭和旅行限制,到4月,旅客总数已比2019年时下降了92%,国际旅行平均下降了98%,国内旅行平均下降了87%。
当地时间2020年11月4日,马来西亚雪兰莪州, Azrin Mohamad Zawawi曾是马印航空的一名飞行员,他与其他2200名马印航空的员工被裁员后失业,目前经营着一个食品摊位。
报告说,在4月到达低点之后,客运量在夏季期间出现了适度的反弹。但是,这种上升趋势好景不长,在出现一段停滞时间后,随后在9月份朝着下降方向发展,当时许多地区出现的第二波疫情促使人们再次采取限制性措施。
在2020年的最后4个月,该行业的复苏前景变得更加脆弱和动荡,数据显示该行业去年大体上经历了双重衰退。
国际民航组织报告还说,由于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国际旅行限制措施,疫情对国内和国际航空旅行造成的影响不同。报告指出,国内旅行显示出更强的抵御能力,并主导着交通的复苏。(完)
中新网1月15日电 据南美侨报网报道,秘鲁政府日前宣布,该国正在经历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多地将在1月15日至1月31日延长宵禁时间,以遏制疫情蔓延。
图为秘鲁新冠肺炎患者家属排队给氧气瓶充电。
据报道,秘鲁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比奥莱塔·贝穆德斯表示,1月15日至1月31日,属于疫情极高风险地区的安卡什省、伊卡省、利马省和皮乌拉省等,将在每晚19时至次日凌晨4时实行宵禁,并且周日禁止车辆和行人出行。
属于疫情高风险地区的阿雷基帕省、阿普里马克省、卡哈马卡省等省份,将在每晚21时至次日凌晨4时实行宵禁,周日禁止车辆出行。
此外,其余属于疫情中风险地区的省份,将在每晚23时至次日凌晨4时实行宵禁,但周日车辆和行人出行不受限制。
拒为同乡“打招呼”,女法官遭报复遇害
本报记者刘良恒、谭畅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让45岁女法官周春梅的生命戛然而止。
1月12日清晨,她像平常一样告别家人,准备乘电梯到地下车库,前往供职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班。电梯门打开,一双罪恶之手持刀猛地捅向她。慌乱中,她试图躲开呼救,但最终还是中刀,倒地不起。
行凶者向某,是周春梅的同乡。因为一起劳动纠纷案件,向某几次三番找周春梅请她“打招呼”,被拒后心生怨恨,进而行凶报复。在湖南司法界有着好口碑的周春梅,就这样遗憾地离开了。
1月13日下午,受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马世忠委托,中国女法官协会秘书长唐虎梅一行专程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兰陪同下,看望慰问周春梅家属。
断然拒绝同乡不当请求
据警方调查,向某与周春梅系高中及大学校友。
1999年大学毕业后,周春梅曾短暂在吉首大学工作,后来考上湘潭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至今。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0年8月,向某入职湖南省某科技研究院,后成为由该研究院改制而来的湖南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因为殴打公司同事等原因,上述公司于2019年5月解除与向某的劳动关系。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向某与上述公司多次对簿公堂。向某的核心诉讼请求——继续回“老东家”工作,一审、二审法院均未支持。不服气的向某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被依法驳回。
在与上述公司进入诉讼程序后,向某就一直在找周春梅,要求周春梅帮她向一、二审法院“打招呼”。据湖南高院查实,周春梅以法院系统有相关规定、禁止过问他人所办案件为由,断然拒绝了向某的不当请求。
案件进入再审审查后,恰好由周春梅担任副庭长的审监一庭审查,向某再次请求周春梅帮忙“打招呼”,还是被严词拒绝。
多位警方知情人士透露,向某还曾试图给周春梅送钱送财物,但均被拒绝了。请托不成的向某由此怀恨在心,进而蓄意报复周春梅。
血案发生前几天,向某应聘到周春梅居住小区做保洁员,伺机伸出了罪恶之手。
一个优秀的人民法官,就此遗憾地离开了她深爱的家人和事业。
二十余载坚守法治信仰
出庭或者录法制节目时,周春梅十分在意自己的专业形象。
湖南广电系统一位媒体人透露,2015年11月3日,第一次受邀参加普法电视节目录制的周春梅,对自己的着装、措辞,要求极为严格,以至于有点紧张,“怕正式出来让人大跌眼镜,都不敢告诉别人收视时间。”
这份不将就的工作态度,源自她坚守二十余载的法治信仰。
来自湘西龙山县大山深处的周春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苗家辣妹子。她的大学同学肖洪泳回忆,他们是湖南第一批并轨收费的大学生。周春梅出身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学习相当刻苦,十分上进。
“几乎每学期她都拿一、二等奖学金,毕业后分配到吉首大学刚一年,就又继续考上法学硕士研究生,深受老师们青睐。”肖洪泳说。
参加工作后,周春梅身上的拼劲不减。
2019年湖南法院“立审合一”改革后,周春梅所在的审监一庭承担了大量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她既需要统筹安排团队工作,监督把关团队所办理的案件,同时自己还有大量办案任务,肩上担子很重。
尽管责任重、压力大,但周春梅从不喊苦叫累。遇害前两年,她在怀孕、休产假的特殊情况下,克服住家远、“上有老下有小”等实际困难,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加点,超额完成50%以上工作量。
湖南高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仅2019年,周春梅就高质效审结案件163件,结案率99.39%,审管办考核结案率124.5%,无一超审限,无一上访、闹访,全部按规定进行公开上网和归档,审判质效为满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周春梅创新开庭方式,让当事人不出门就可以打官司。
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她和审判团队通过电话询问和“云开庭”的方式,妥善审理涉疫情民事案件,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防控给当事人权益造成的影响,积极为疫情防控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位熟悉周春梅的律师说,她一直以“学者型法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结缘法律的20多年里,她先后在《法律适用》《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中国劳动》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她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合同卷)》主要撰写成员之一。
“个性外柔内刚,很有原则性,待人接物让人非常舒服,一点刺都没有。”肖洪泳说,她这位老同学的性格一直就没变过。
“业务标兵”和“爱心达人”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当天晚上,周春梅应该会在两岁多的小女儿上床睡觉前赶回家中,逗她玩一会儿,让她撒撒娇,等她熟睡后再收拾收拾家里。
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记录着母女情深的美好。九宫格照片里,每张都有小女儿天真烂漫的笑脸和身影。周春梅满怀欢喜地说:“路过施工地。小妞看到两辆挖机:一个挖机在工作,一个挖机在睡觉,还没起床!”
“她爱人不仅是我师兄,还是我学术上的朋友,我们经常往来,他们一家人生活得非常甜蜜和融洽。”肖洪泳说。
不止一位同学说,周春梅极富爱心,她关爱妇女儿童权益,热心资助困难学生。她也爱自己的小孩,特别是生育了第二个孩子后,她常常笑逐颜开地说:“我真是太爱这个女儿了,太可爱了!”
在单位,周春梅不仅是“业务标兵”,还是“爱心达人”。作为湖南高院机关妇委会委员,她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凝心聚力、创先争优”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参与省直妇工委的读书会,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
在2015年接受《中国审判》采访时,周春梅说起她和同事们的善举很是淡然,“我们微薄的帮助,也许只能解决孩子一时的困顿。但我们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能让孩子们坚定战胜困苦的信心;希望我们小小的善举,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在一篇悼念文章里,研究生同学胡宇鹏写道:春梅是我的同学,我为春梅感到骄傲。从听闻噩耗到现在,眼前总是浮现春梅的笑容……

河北、黑龙江、辽宁……
多地疫情牵动人心,
网友纷纷追问本轮疫情“拐点”何时到来……
其实,
经历过去年的抗疫之战,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疫方法
我们早已了然于胸。
不要心急,
不要慌乱,
看看这些动态“字画像”,
遵照这些抗疫注意事项,
病毒注定会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
【口罩】
【隔离】
【洗手】
【疫苗】
【消毒】
【医护人员】
【强壮】
(作者:李雪瑶 王凯)
中新网长治1月15日电 (记者 李庭耀)近日,网络上出现“的哥捡到手机送还失主却被打,原因竟是‘还晚了耽误事’”的视频片段和文字信息,引发热议。记者15日从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获悉,打人者平某已被抓获归案。
2020年12月27日凌晨1时许,长治市一中附近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嫌疑人平某将手机遗失在出租车司机崔某的车上。在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后的归还过程中,平某埋怨崔某送还手机时间过晚,耽误了自己的事情。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平某对崔某进行殴打,致使崔某肋部和左脚踝骨折,后平某逃离现场。
案件发生后,长治市公安局潞州分局英雄南路派出所受理该案,展开侦查,已将嫌疑人平某抓获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完)
“学好农业技术,创造美好未来”
1月1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戈罗卡镇近郊,一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推迟的培训班正式开班。中国援助巴新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专家组的4名中国专家,为当地种植户开展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现场教学。原本30多人报名,没想到现场来了七八十人,借用的场地不够大,不得不用竹子和木杆临时搭建一个教学棚。
自2019年8月该项目启动以来,中国专家组已开办了10期这样的培训班,每次都很受欢迎。专家组组长林应兴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培训设施条件比较简陋,专家们有时候就在大树底下讲课。为了让当地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专家组将技术要点提炼简化,还免费提供草种、菌种和旱稻种子,帮助村民通过实践学会种植技术。据介绍,当地参与菌草种植的农户已达700户,有3000多户农民掌握了旱稻种植技术。
对一些缺乏谋生手段的当地民众而言,新技术让他们看到新的生活希望。东高地省亨加诺菲区的菲尼图古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村长托尼说:“在中国专家帮助下,村里的旱稻栽培从无到有,大片荒地变成金灿灿的稻田,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都满怀信心地准备通过辛勤劳动,学好农业技术,创造美好未来。”
目前,东高地省已将菌草和旱稻列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来发展。林应兴说,他计划联合当地政府在周边省份再建七八个种植基地,并在当地建立制造菌袋的小型生产基地,惠及更多村民。戈罗卡镇农户扎卡·阿波莉去年2月开始种植菌草,当年12月底收入达1.3万巴布亚新几内亚基纳(约合2.4万元人民币)。她还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宣传,解决销售问题,打通了菌草的产业链。
林应兴表示,中国专家组还将资助并培训一批种植户,帮他们学会制作培养基、生产菌袋,进而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即便中国专家离开后,这些农户还能继续生产。这种模式使巴新农业发展变得更可持续,得到巴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2020年9月,巴新总理办公室官员、巴新央企库姆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纳鲁在视频网站上推介了这一项目。纳鲁说,这是巴新农民参与的最大农业合作项目之一,将显著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巴新实现2025年稻谷生产自给自足的愿景。
巴新国会议员、农业部前部长贝尼·艾伦说:“中国专家为巴新农户提供拖拉机耕犁土地,从现场培训播种、田间管理,再到最后收割,付出了很大辛劳。他们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
(本报堪培拉1月15日电)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刘天亮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刘天亮